中国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展望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纳入国际债券指数有助于吸引资金进入中国债市

纳入国际债券指数有助于吸引资金进入中国债市
 
从新兴市场国家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的经验来看,南非、哥伦比亚、罗马尼亚等在纳入国际债券指数或权重上调后,外资投资国内债券的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根据我们的估算,中国债券在纳入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后外资流入规模有望达到1900 亿美元,平均每月流入规模约为95 亿美元。但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节奏和规模存在不及预期可能:系统对接尚需时间,外资机构配置节奏可能不及预期;不同机构的指数复制方法存在差异,也可能对外资配债规模产生影响;中美利差已经明显收窄,中国债市的吸引力有所减弱;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削弱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债市的力度。
 
国际债券指数简介
 
债券指数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30 余年的发展,债券指数特征凸显。当前全球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是: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BGAI、富时罗素全球债券指数WGBI 和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今年4 月起中国债券将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用时20 个月分步完成。虽然中国债市目前没有被纳入WGBI,但是事实上已经被列入观察名单中,未来也可能被纳入。
 
纳入国际债券指数,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
 
中国债券市场从2005 年开始逐渐建立对外开放通道,此后相继放松外资投资国内债券的限制,2017 年7 月债券通正式开通,境外机构投资国内债市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8 年12 月底,总持有量已经达到1.71 万亿,相比开通时增长91.7%。但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债市对外开放程度仍有待提升,境外投资者持仓占比较低,且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债市的品种单一。在对外开放促进中国债市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的同时,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乃至更多的国际债券指数,反过来也有望使得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海外债券指数化投资概览
 
金融危机以来,海外投资者从主动投资转向被动投资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被动策略具有传统优势的机构AUM 大幅上升。全球市场(除中国大陆外)上共有765 只债券指数基金和1250 只债券ETF,总资产量均超过9000亿美元,美国市场上总规模则分别超过6300 亿美元和6700 亿美元。除债券指数基金和ETF 的主要产品形式外,债券指数化投资还包括专户等内部指数化管理的产品,截止2018 年6 月,宽口径指数化管理的固收类产品规模合计约2.76 万亿美元,相对2017 年同期增长35%,预计到今年年中时可能将接近3.6 万亿美元。
 
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其他影响
 
首先,纳入国际债券指数或将带来国内债券风险对冲工具的发展完善,境外投资者进入后将产生大量的风险对冲需求,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市场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三方面,而风险对冲工具的完善一直是中国债市需要不断提升的方面。其次,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债券指数之后,会带动国内债券被动化投资环境的培育,以及更多创新型债券投资方式的形成。最后,
纳入国际债券指数后,海外机构投资国内债券的余额有望攀升,对国内利率的影响逐渐显著,也可能加剧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风险提示:外资投资中国债券规模不及预期;系统对接不及预期。
 
国际债券指数简介
 
债券指数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股指类似,债券指数初期只是用来反映债券市场的整体价格走势,并不具备投资属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基金等代客理财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指数开始为超额收益衡量基准所创设。为了控制组合收益率相对于市场的波动,投资者开始人为设定债券组合与对应指数的相对风险,最终通过跟踪债券指数的方式赋予了债券指数可投资的属性,被动投资的理念进而逐渐兴起,相关债券投资规模也快速扩张。为了适应不同投资者各种各样的需求,债券指数的编制也不断演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发行了以特定指数成分券为投资对象的工具化或风格化产品,将资产配置的空间更多的留给投资者或专业的基金投资公司。
 
经过30 余年的发展,债券指数特征凸显:债券指数的种类和层次更加多样化且不断进行创新,债券指数的体系已经从最开始的综合类,逐步扩展出按照国别、市场、行业、期限、债券品种等不同分类标准的体系;指数产业发展速度快,指数投资逐渐起步尚未成熟,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和依旧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市场对指数化投资的需求比以往更为强烈;债券指数体系趋于国际化,跨市场债券发行成为新常态,指数编制考虑到此类因素也开始国际化,包括编制中存在国别分类与综合指数中纳入其他国家债券等一系列表现。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