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共同基金 Smart Beta 布局及借鉴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报告摘要:

指数投资正当时,Smart Beta 或为下一风口自2000 年发布首支Smart Beta 基金产品以来,美国的Smart Beta 产品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8 年末美国市场中Smart Beta 产


 
4. WisdomTree: 主打红利风格,成就细分领域龙头
 
同为Smart Beta基金市场上的中小型基金,WisdomTree与Invesco选择了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
 
WisdomTree只将产品集中在特定的风格产品系列上,尤其是红利风格产品上。
 
WisdomTree公司在2006年6月同时发布了18只红利风格产品,在2006年末这18只红利类产品规模仅有18.1亿美元,到了2018年这18个红利类产品的规模合计为174.5亿美元。
 
在经过了13年在红利产品上的耕耘后,当前WisdomTree全部红利类产品规模合计为252.1亿美元,在红利类产品的规模仅次于Vanguard和BlackRock两大巨头。


 
5 .Goldman Sachs主打多因子产品,布局分层加权系列
 
对于以上进入Smart Beta产品市场较早的头部基金而言,先发优势及品牌效应为基金的发行以及资金的选择偏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Goldman Sachs在2008年后才开始正式布局Smart Beta产品市场,进入Smart Beta市场的时间较晚,导致其错过了先发布局优势。其产品布局特色与WisdomTree相同,均选择以某一细分类产品作为卖点,但两家公司的布局重点有所差异。
 
Goldman Sachs主要以Goldman Sachs ActiveBeta系列产品为核心,这一系列主要集中于更加细化的分层加权产品,是多因子产品中的精细化小分类。


 
尽管从全部Smart Beta产品的布局上看,Goldman Sachs的市占率不超过1%。但基于其分层加权产品,它在多因子品种的Smart Beta产品规模高达8.1%,而在其他的风格产品上,尽管Goldman Sachs也有所布局,但产品数量少,规模占比小,对Goldman Sachs在Smart Beta产品的规模贡献收效甚微。
 
三、从国内产品布局经验看未来格局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Smart Beta市场中,马太效应显著,以BlackRock、Vanguard为首的基金公司抢占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在美国Smart Beta市场占比高达60%以上。中小型基金如Invesco、WisdomTree等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独特的系列产品,以抢占剩余市场份额。事实上,美国市场中仍然有超过2/3的基金公司难以在市场中获得份额,平均市占率不及0.1%。
 
与美国市场不同,中国的Smart Beta产品在整个市场规模占比较低,在指数类产品中的市场规模占比不及10%。这一方面来源于市场对Smart Beta的认知程度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来源于Smart Beta类产品具有相对更高的费率水平。
 
2018年在市场走熊的情况下,投资者被动投资意愿增强,宽基类指数ETF产品规模大涨。借鉴美国市场经验,我们希望能乘上ETF及指数产品的东风,抓住Smart Beta产品的发展契机。
 
1.中国 Smart Beta 产品概况:曲折前行,产品仍以 多因子 、红利为主 

中国市场的Smart Beta基金的发行相对较晚。中国基金市场的第一只基金于1991年发行,在2004年末第一只指数型基金华夏上证50ETF发行,直至2006年,第一只Smart Beta基金——华泰柏瑞红利ETF才正式发行。
 
在接近15年的基金行业发展中,指数型基金的数量接近500个,规模已增长至约5000亿元,而Smart Beta基金的数量仅有78只,规模刚刚超过380亿元(截至2018年3季度报告),在指数型基金中规模占比不超过8%,而美国市场中Smart Beta ETF产品在指数型ETF产品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25%。中美两种市场整体的规模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近9年间,指数基金数量稳步增长,尽管受市场影响规模波动较大,但规模上整体维持增长趋势。
 
与指数基金的发展相似,Smart Beta基金的发行受2015年股灾的影响规模大幅下跌。2016年以后,市场持续走熊,市场被动投资意愿增强,基金继续稳步增长,但Smart Beta基金规模维持相对稳定。
 
在风格配置上,多因子和红利风格是市场上的主流配置方向。基于基金公司自身的理解,较多基金公司选择自己定制指数进行Smart Beta产品发行,这也是多因子类产品的规模占比较高的部分原因。
下载App看作者更多精选好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