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蚂蚁为何暂缓上市

ETF之家 发布于 2020-11-05 11:04:19

蚂蚁暂缓上市这事闹得沸沸扬扬,从存在即合理方式看,没有对错,我们跳过这个话题。
 

下面重点来聊聊昨日的新规对蚂蚁有何影响?监管为何要暂缓上市?
 

蚂蚁集团收入构成主要来自四个板块(统计数据截至2020.06.30):

 
1、数字支付平台:支付宝的诞生解决了买卖双方交易信任问题,带来巨大的流量,收入占比35.86%;
 

2、理财平台:余额宝的出现首创支付+理财的理念,打开了普通老百姓理财大门,此后蚂蚁财富上线带动基金销售、投顾服务形成理财平台,收入占比15.56%;
 

3、微贷科技平台:以花呗、借呗为平台的普惠金融业务,收入占比39.41%;

 
4、保险平台:相互宝的问世以极低的门槛培养用户的保险知识,形成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收入占比8.42%;

 
此外,蚂蚁集团还有一些创新业务,收入占比0.75%。

收入构成.png

如上图所示,蚂蚁集团的主要收入构成就是支付和微贷,合计占比超过75%,其中微贷占比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

蚂蚁集团利润构成.png

另外,我们来看看蚂蚁的利润构成,2020年上半年微贷贡献了52.86%利润,其次是支付(32.37%)、理财(11.45%)、保险(6.64%)、创新业务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4.61%)。
 

从以上两组数据来看,微贷是蚂蚁集团当前利润最高、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无可厚非蚂蚁此次高达2.1万亿的IOP微贷是最为重要的支撑业务,按发行价格68.8元/股计算,近12个月市盈率为48倍。
 

但是,昨日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新规对蚂蚁来讲是重大利空,一旦实行,蚂蚁的盈利能力可能大幅下降。

换言之,2.1万亿的市值或许将大打折扣。

别的不说,单单从贷款规模来讲,必然缩水。
 

截止 2020 年中期末,公司促成信贷余额21536 亿元,其中消费贷 17320 亿元、小微经营贷 4217亿元。
 

当然啦,这些贷出钱大部分来自合作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
 

蚂蚁集团过去是如何操作的呢?

首先讲讲,蚂蚁为何能把这门生意做到如此优秀。
 

蚂蚁利用支付宝、天猫、淘宝等消费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用户的精准画像,并根据数据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相比传统的小贷公司蚂蚁具有更强的风险把控能力,相比银行蚂蚁具有更多的用户群体,因此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蚂蚁成为第一大消费贷企业,其促成的消费贷市占率达到了13.32%。

为什么叫“促成”的消费贷呢?

蚂蚁自己没那么多钱啊,但又不想干借钱放贷这种高风险的活,所以想了一个好办法,找银行合作。

蚂蚁找到银行说:我找了一批具有偿还能力的优质客户,我俩一起借钱给他,但是客户是我找的,钱你得出大头。打个比方,客户要借10万,约定年化利息12%,蚂蚁自己给1万,银行给9万,利息平分。
 

银行算笔账,给出去9万,收回6千利息,相当于年化6.7%收益,而我的资金成本只需要3%,这事可以干。
 

就这样,一拍即合,蚂蚁以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促成”贷款,由金融机构实际放款,把生意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期蚂蚁和国内约100家银行有相关合作,总共借出去21536亿元,其中蚂蚁自己钱仅为361.8亿元,占比1.68%,换句话说把贷款的杠杆放大了60倍。
 

按最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政策,这样是不允许的:

最新政策.png

根据规定如果是联合贷款,蚂蚁出资必须不得低于30%,拿上面的例子来讲,意味着借出去10万,蚂蚁自己得掏出3万。
 

我们从投资回报来算计,蚂蚁的利润巨幅下降,原来是自己给10000元,6000元利息收入,相当于是60%收益,现在是自己给3万,回报还是6000元,收益率为20%。
 

此外,最新文件还有另外一条规定:

最新政策2.png

这一条规定也是对蚂蚁形成巨大的杀伤力,过去蚂蚁大部分贷款通过过 ABS 证券化来放大杠杆,前面的讲到的贷款放大60倍就是这么来的。
 

假设按新规执行,ABS证券化最多放大4倍。

 
按蚂蚁集团截至2020年中期数据:资产负债表内的“个人贷款及垫款”余额318.4亿元,对应旗下小贷的自营消费贷款规模约为1142.3亿元,相当于当前规模(1.73万亿)的6.6%。
 

所以,按账面数据计算,微贷业务的规模和利润都将是断崖式下跌。
 

如果新规一旦执行,蚂蚁的盈利能力如何支撑2.1万亿的市值?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监管要暂缓蚂蚁上市了,主要还是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吧!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